《煤炭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加大,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 017万,录取率有望达到85%。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会供不应求。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近年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高考改革政策。高考改革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改革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改革是否真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科学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改革才能稳步推进。学者们分别从培养理念[1],学生对未来学业的适应[2],教育资源配置[3]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建立适当的关联函数,将高考改革视为一个可拓变换,计算变换前后的关联度,进而定量分析出改革对学生考前和未来成长发展等方面均有正向促进作用,高考改革利大于弊。
对于研究生入学招生工作,学者们分别从招生信息化[4],招生的管理措施[5],招生计划分配和优化[6]等角度提出了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策略。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341万,实际录取人数111.4万,录取率32.7%。由于报考人数的大幅增长,导致大量的考生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需要调剂到其他院校。本文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利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选取,然后利用可拓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招收调剂生的决策模型。以大连海事大学招收调剂生为例,探讨了研究生调剂择优录取的定量化评价和决策。
1 高考改革的可拓关联度分析
1.1 高考改革
矛盾问题转化的条件是变换,变换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核心、基本手段和方法[7]。因此解决原先的高考和教育环境所产生的矛盾问题,必然要涉及到变换——也就是高考改革。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改革任务扎实推进。2017年,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平稳落地,随后北京等地作为第二批改革的试点启动。2018年教育部先后确定了辽宁、福建等8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改革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由于之前的考试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的科目分为文理两大类,在高考中将选择对应的“文综”或“理综”科目来进行考试,而“文综”和“理综”的科目是固定的,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降低且易出现偏科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实行文理不分科,即实行“3+1+2”的考试制度,“3”为统考科目语数外,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1”为在物理和历史两门课程中必选的一门考试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2”为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两门课程,实行等级赋分制计入总分。
之前的高考“一考定终生”,导致许多平时成绩原本很好的学生,由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高考发挥失常,从而影响到升学。而现行新高考的改革,在部分省市实行外语有2次考试机会,取成绩较高者计入总成绩,部分省市选考的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且均在高考前进行考试。
(2) 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
新高考逐步取消批次的设定。部分省市将一本、二本批次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新高考将基本参照“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录取,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不仅依据高考统考成绩,依据学生选考的科目等级赋分,还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因素。
1.2 特征选择和物元模型
从新高考改革内容可以看出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科目的自主选择、职业规划教育来强化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旨在通过多次考试、等级赋分等政策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和心理负担。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考察高考改革前后对学生的影响,分别是自主选择性(c1),职业规划能力(c2),全面发展水平(c3),集中备考多科的负担(c4),备考的心理压力(c5)。以c1,c2,c3,c4和c5为特征建立关于学生的物元模型。
根据教育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的认定,关于特征c1,c2,c3,c4和c5的正域X,满意区间(即标准正域)X0以及最优点x0如表1所示。
表1 正域X,满意区间X0以及最优点x0Table 1 Positive intervalX,satisfactory intervalX0and the optimal valuex0X0 x0 c1[0,1.0][0.6,0.8]0.8 c2[0,1.0][0.5,1.0]1.0 c3[0,1.0][0.5,1.0]1.0 c4[0,10][3,6]3.0 c5[0,10][3,6]3.0 X
1.3 关联度分析
1.3.1高考改革前的关联度
上一篇:终身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下一篇:大学生在线课程教育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