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高等教育》
地处陕蒙晋交界地的神东矿区,是一座年产2亿吨优质煤炭的现代化能源基地。从中心向着东北方向,驱车5公里,就到了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哈拉沟煤矿,一座投产16年的现代化矿井。
走进这里,一幅展开的“江南画卷”映入眼帘,绿树白墙,鸟语花香,小河流水,可谓移步异景,处处展示着“中国最美矿山”的“高颜值”。
崇尚科技,与新时代同步,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优势,让这座煤矿充满青春与活力。矿调度指挥中心内,液晶拼接屏同步显示、监控着百米井下的重要生产场所。
“地面如此,井下也很不错啊。”温大江的一句话,激发了记者下井体验的好奇心。
下午2点,记者在浴室换好工作服,跟随综采一队队长温大江来到井口,经过一系列安全检查后,乘坐无轨胶轮车行驶在寂静的巷道里。灯光照射下,平整的硬化路面两侧反光标识整齐划一、清晰夺目,走进其中,仿佛置身于高速公路的“隧道”一般。
行驶速度平均20迈,40多分钟便到达综采一队工作面。
正在这里作业的大学生采煤班刚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大学生采煤班里,既有学机械工程专业的,也有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还有学机械设计制造、电子计算机的,个个思维灵活、实践能力强。成立10年间,该班组先后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乃至煤炭行业输送50多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堪称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王天博,25岁,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早在毕业前他就知道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核心煤炭生产企业神东引领着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方向,其中哈拉沟煤矿有支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大学生采煤班。那时候,他就盼望着成为其中一员,2019年,他第一个报名:“我要当一名新时代的‘地下工作者'”。
赵健,24岁,2020年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他说:“当我来到井下,看到将要操控的是一套现代化的综采设备,看到我的队领导全是年轻人,我知道自己选对了地方”。
还有杨帆、刘伟、鲁龙……来自12所院校、6个专业的12名大学生,组成了这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队伍。他们以井下为主阵地,将扎实的理论所学与复杂的工作现场结合,大胆创新创效,持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人身“零伤害”的纪录。累计实施了40多项生产工艺革新和180多项技术核心项目,创造出了累计生产原煤4800多万吨,回采工效1330吨/工,单班年产煤炭460万吨、日产1.31万吨等优秀纪录。他们创作的科技论文《近距离中厚煤层软弱顶板协同控制研究》刊发在行业核心期刊上,首次对小间距煤层矿压管控提出了独到的建设性措施,获得煤炭行业科技论文二等奖。
“我们不想一辈子当矿工,但我们愿意从矿工干起。”梁勇说。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大学生采煤班的12名员工。梁勇是这个班的第二任班长,年龄稍长一些,是大家的“勇哥”。
大学生采煤班第一任班长卜宪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机电专业毕业后,主动选择到煤炭生产最前沿。他曾说:“选择当矿工,主要是想锻炼自己。”如今,他已经成长为综采二队副队长。
在人群中,有一个穿黄色工作服,个子高高的员工。只见他不时低头俯视、台头仰视,来回走动,手中的矿灯将现场的角角落落“扫描”了一遍又一遍。他叫米智,几年前还是大学生采煤班的电工,现在是综采一队的机电副队长。
米智200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曾任职于云南一家大型企业。放弃大城市优越工作环境选择回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米智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他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敢谈多高的奉献精神,但如果仅仅为了生活,我没有必要选择在井下采煤这份工作。我是‘煤二代',我想用文化知识在这个行业干出自己的事业。”
几十年前,曾有一句口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当年城市里的年轻学生在这样的号召之下,选择到艰苦又有挑战的环境去锻炼。而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句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强音,坚定着新青年奋斗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信心。
在井下,最耽误生产的就是设备故障。年轻人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他们工作认真有激情,喜欢琢磨,又善于研究,许多小改小革非常实用,经他们一手设计优化后的综采单向半截深割煤技术,大大延长了设备配件的使用周期,采煤机割煤效率也提高了15%,还为国内浅埋深综采工作面割煤工艺提供了参考经验。他们首创的450米超长综采工作面刮板机断链保护项目,较好的保护了刮板机链条的平稳安全运行,煤炭回收率提高了12%,设备故障率降低了20%。
上一篇:“五一”假期明日正式开启,景区实行预约制严
下一篇:没有了